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魏德聖 - 賣座電影的成功方程式

很多人好奇到底《海角七角》與《賽德克.巴萊》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其實就是找到你的觀眾。現在台灣分眾市場越來越明顯,雖然主流觀眾仍是大宗,但觀眾喜好 越來越個人化,也越來越鮮明,拍得很主流的電影不見得有票房,反而是獲得不同分眾族群認同的電影,才有機會席捲主流市場。

整 體而言,主流是盲目的、跟風的,跟分眾的風,因此我不認為有主流的電影,我認為只有主流的觀眾,主流觀眾跟著大家的目光到處跑,電影宣傳大,他就會看見, 然後盲目跟著進戲院看戲,卻不會盲目跟著說好,看到不喜歡的電影也會立刻離開,所以作品要有足夠的誠意,才能感動每個人。

《海角七號》票 房破億是始料未及,它的效應是從兩個分眾開始發酵,一個是國片基本票房,另一個是墾丁海洋音樂祭的忠實聽眾,之後再單獨開發第三個分眾,然後針對第三個分 眾一直辦電影試映會,慢慢的許多分眾一起發酵,產生颱風效應,再互相席捲,變成超級大颱風,把主流統統掃進來。

所以《海角七號》成功後,很多人問我,如何拍出市場接受度高的電影?其實與其用心計較別人在想什麼,不如多思考自己該拍什麼?想要滿足觀眾的接受度,你要先去理解觀眾,再思考用什麼話去告訴他,他應該要看些什麼。

很多年輕創作人常處於商業(市場)與藝術(創作)的抗爭,我認為不一定要有商業與藝術電影的分野,因為藝術的創作,加上商業的行銷,才是完美結合。

觀眾通常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但他們喜歡的,不見得是他們需要的。導演要製造這種需求給觀眾,告訴他這是你必須看的。但前提是,片子要好看,不是拿不好看的片子硬逼觀眾看,這樣是破壞市場,破壞觀眾對電影的信任度。

其實電影最美的地方在於,觀眾可以接收到導演給你的訊息,也可以讓觀眾自己產生的新想法。如同照顧一顆種子長大,雖然事前不確定它會長出什麼花?結出多少果實?飛到哪個地方去?但身為創作人,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照顧好你的花,最後種子總會隨風飄到某個地方,讓整座山開滿花。

這 個過程中,種子可能會死掉,也可能種在某個人心裡,開啟了某個開關,連結到某些想法或感動。因此,做自己最重要,觀眾看完電影會得到什麼?只會留在觀眾心 中,創作人不需要為了成本與市場思考太多,行銷交給其他人去負責就好。創造感動是做電影行業的工作,如果一味追求市場,你很容易就會忘記什麼是感動。

--------------------------------------------------------------------------------------------------------------------------
http://tw.news.yahoo.com/blogs/young-opinion/%E8%B3%A3%E5%BA%A7%E9%9B%BB%E5%BD%B1%E7%9A%84%E6%88%90%E5%8A%9F%E6%96%B9%E7%A8%8B%E5%BC%8F.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