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做夢

夢到那位熟悉的陌生人


跟一個陌生人 聊了一整天 變得熟絡

然後 我沒有交待 就離開了

我沒有企圖 只不過

算是朋友吧

沒有留下聯繫 若有所失的感覺

或許 我可以看見他的縱影 在特定地方死守等待

或許 我可以聯繫到他 透過朋友的朋友

只是有點奇怪

這種刻意 怕被誤會

我總是這樣 太易在乎 太易感動

被細膩的情感所操控

只好希望有天巧遇 好好道別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終於找到地方泊岸

家的感覺 感恩

我會好好努力


這處很特別

開會 有甜品吃

午飯 有行山團

下午 電腦會自動提醒 做簡單運動

同事們相處 和睦融合 重視溝通

健康 快樂的工作生活

想不到 離開的原因


其實..我是否過份冷血?

面對別人的熱情 感到無所適從

滔滔不絕 其實不懂表達 言不盡意

好想表達 好喜歡這裡 好喜歡大家

只好以奮力工作來回饋


除"愛回家" 現在又多個生存意義

"表哥你好野"

好好笑


從前 是破壞環境的幫兇 內疚

現在的工作 很有意義

要好好努力啊


他們說 現在是時候

追尋自己的夢想了

是嗎?

不知為何 沒有興奮的感覺

夢想 還在嗎?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爸爸是嚴肅傳統的老一代

暗裡希望女兒 做會計做銀行

我一直的選擇 與他的期望有所出入

他是中廚 他知道這行的艱辛 

唸酒店飲食 他是反對的

轉讀活動策劃 更是莫名奇妙

然後 投入各式各樣的課餘活動 他認為我在玩樂
 
可是 他一直沒有付諸於口 沒有反對 也沒有支持

因為媽媽跟他說過 不要左右孩子的選擇

他看不過眼 也都嚥下去

一個大男人的改變 並非易事

昨天 他跟我說了一句加油

這是我出生以來得到的第一句加油

這份工作

剛好 滿足了我的理想 也滿足了他的期望

幸好 我拿到了 很感恩


感謝父母的愛護 讓我自由的飛翔

未來 不知我還可以 走到哪裡去

無論如何 我會快樂的 因為你們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安迪華荷 - 十五分鐘的永恆


我不會藝術 也不會繪畫 雕塑 建築

只是對任何的美麗 有著不現實的眷戀

明知懂得不多 如常的加入導賞團 知道更多有趣的

在入口處 展示著安迪的語錄

Pop Art is for Everyone.

震撼的一句 如鼓勵遊人 欣賞普普藝術

在概有的概念中 藝術創作簡單傾向 傳統的唯美 或現代的抽象

普普藝術 則以表現通俗文化為主

確為大眾而設 不難理解


前衛創新的追星族

安迪華荷 是美國當代藝術的傳奇人物

曾患憂鬱 崇拜明星長大後熱愛社交

創作形式和主題新穎 充滿個人風格

混合的創作媒介 多種媒體的使用

包括印刷 繪畫 照片 音樂 電影 電視 雜誌

可見他對藝術創作 有著前衛的預見力

當中為電影明星 音樂家 名流 來繪製肖像

成為他事業重大的部分 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大量複製的肖像 將明星概念化及商品化

令大眾對畫中人更深刻更出名


大量生產的藝術

起初 以墨跡畫法繪製

即把繪圖以過量的墨勾畫線條 再覆印於另一頁面

一直研究把自己的創作標誌化 減用手繪

大多以絲網版畫及拼貼 來進行創作

即把相片印在帆布上 再將顏料直接塗上

成為他獨有的創作手法

來到後期 則以幻燈片投出影像 有助覆畫

將攝影與繪畫結合 為藝術的形式 作出嶄新的邁步


60年代 大量生產(mass production)興起

傳統派系批評 安迪的創作 是對商業主義的獻媚 對消費主義的擁護

有些評家則認為 其作品實為反諷大量生產

粗糙的印刷與重複的內容 表現出對時代冷漠 空虛 與個性的失去


而事實上 我較為傾向 安迪為大量生產所著迷

導賞員引述安迪書中的話語

大量生產 充分表現出工業時代的平等與民主

在美國 富裕的人與貧窮的人 也在享受相同的商品

例如 可樂 金寶湯 各式各樣的罐頭

可樂就是可樂 即使你受上更大的金錢 也沒有味道不同的可樂

重複性 是工業生產的特質 也是工業生產的美麗

安迪的主題大多圍繞大眾看得見的標籤 人物 圖案


60至80年代 傳統派別依然刻意劃分 藝術與商業

近代 世界越來越清晰的見證 商業藝術的重要

安迪的普普藝術 為這個轉變帶來重大的啟示


安迪語錄

I don't see anything wrong with being alone, it feels great to me.

During the 60s, I think, people forgot what emotions were supposed to be. And I don't think they've ever remembered.

because I usually accept people on the basis of their self-images,
because their self-images have more to do with the way they think than their objective-images do.

I've never met a person I couldn't call a beauty.

I think everybody should like everybody.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自從之前上任全職工作後 很久沒打日記

也遺忘了以文字表達的快感和滿足

即使現在有時間了 也沒動力打字..

因為生活 我連自己唯一的堅持都失去

這算什麼生活


近來 總是很累

長期的感冒 痊癒後又發作

重覆不斷 每月一次 都好一段時間 一兩年

早前問醫生 是什麼的原因

那段時期 身體抵抗力較差

我唸商科的 要的是結論 馬上問他有何醫治辦法

吃藥? 吃維他命? 他說 沒辦法

或許這不是什麼大病 死不了人

只是吃太多的西藥

隨著記憶逐漸衰退 我只可活在當刻


自11月完成工作後 休息了三星期

12月中後 才再次尋找工作

現在回想 HEA的時間 總是過得特別快

工作的時間 又是過得特別快

兩者 大概是不同的


在家玩樂 一閉上眼 就這樣10分鐘 10小時的過去

同一空間 同一畫面 不同的只是所存在的時間

你不能仔細描述 時間與自我活動的關係

但時間是切實的逝去

工作時 時間的飛快 你是知道的

工作需要"時間"這量度單位 著緊每分每秒

腦海充斥著無數回憶的畫面

以快速的播放 濛糊其實在感


人生 是無盡的追趕

不問所以

我就是不會 不問所以

所以 活得矛盾 掙扎


我跟你 不同

我知道 我是自私的

比任何人 更自私

無時無刻自我提醒

你才看不見 真實的我


不問所以的存活

對自我的行為與心理 從不尋溯 感到可悲

 "每個人做每一件事情 背後一定有著原因"

這是金田一的金句 所指的是動機

你希望跟他做朋友 很可能潛意識 把自己投影在對方身上

你進行閱讀這行為 你未必用心看書過 很可能潛意識 你在演繹那熱愛文化的你

你以為你做過某些事情 如完成任務 你就會快樂完滿

最簡單的例子 唸一流的大學 找份傑出的工作 買樓買車 結婚生子 

我們必須從 自我價值 及別人觀感

來較為實在的 定位出這個所謂的我

理解當中所帶來的情緒 得到認同的快樂 期望落空的沮喪

必須控制 甚至凌駕於 過度的情感

不然 你會被無理的行為 控制內心 而不自知

你根本不理解 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

一個不自由的心靈 無法享用快樂

而我 還是會羨慕會嫉妒 還是會演練心愛的那個我

只是我還有僅餘的自知之明

"他們那些人過著那些生活; 我們這些人過著這些生活"

 這是黃子華的金句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新年快樂!! 心想事成!! 身體健康!! 恭喜恭喜~~

這是罕有的倒數 該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吧

實在太怕 人多熱鬧的場合

一如預期的沒趣

倒數不是在期待新一年的來臨 而是期待離開的一瞬

街道人如潮湧 彷彿生怕擠不進地鐵 就過渡不了明日

以後還是繼續待在家裡 比較舒適


很希望可以做到這份工作

錢 我從不在乎

嗚啊 我要輕鬆人生


或許 我就是這種人

不知不覺 讓人傷心失望

後知後覺 卻無力挽回

原來我想要你的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