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受哥哥的推介

第一次嘗試 買股票

買2手

這種影響心臟健康的刺激性活動 不易多嘗..


幸好 我不急 慢慢來吧



今天的面試 也很順利

感恩呢~



種什麼因 得什麼果

never say never



如果你還想我



今天很快樂!!

要做的事項 都做好

要買的東西 都買到

看了一齣好戲

吃了一頓美食

 yeahyeahyeah!!!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活在蓬萊的孩子

早前 朋友的朋友舉行畢業作品展 他唸視覺藝術

到場觀眾 欣賞各式各樣的視覺藝術作品

設計創新且意味深遠

當走進其中一間房間 牆上畫滿可愛的塗鴉

第一時間 不是欣賞設計

而是想到 展覽過後 房間豈不是需要塗漆翻新? 成本不菲呢



結業禮同時舉行 入內感受畢業的歡愉氣氛

每每宣佈得獎同學的名字 其他同學都會高聲歡呼 拍手吶喊

即使不是自己獲獎 也真心為朋友高興 真好

臨完結 各畢業生手持大量氣球 在室內每角落放生

七彩繽紛 如同他們明日的前途 光明燦爛

可是 我無閒欣賞  暗生質疑 台下的氣球的確令觀眾投入歡愉其中

但此舉似乎不合符 經濟效益

為一刻的美麗 購入大量優質的氣球 成本不菲呢



期間 有一段小插曲

校友們藉頒獎時間 在台上申訴 政府對校園的逼害

事緣 政府近年大幅加租 由一年約26萬 加至每月29萬元

校園面臨迫遷 校友代校聲援 表達強烈不滿 要求適當的交待

大膽且熱血的抗爭

的確 學生鐘愛其校舍 不無道理

建築物保留舊維多利亞的設計風格 充滿藝術氣息

創作藝術的 總需要安寧及典雅的環境 刺激靈感



孩子得到什麼的教育 就成為什麼的人才

我跟他們均為 今屆畢業生

花足一生的時間 我學會的只有 計算與策劃

從商的 往往具備一定的機心

滿腦子都是陰謀論 如呼吸般自然 無需刻意思考



而他們眼中看見的 都是美麗的事情

創新精美的設計, 簡單坦誠的人心, 公平正義的世界

每位認識的 都是好人; 只要爭取 世上就會有公義的存在

而我們的純真 早被俗世的大染缸 沾污

我們只看到世界的真像 骯髒的自私的     

已經沒辦法 不去計算了

已經沒辦法 再單純的去相信了 

真羨慕他們 如同活在蓬萊

埋在心間的蓬萊


---------------------------------------------------------------------------------
浸大擬活化視藝院保校園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502/00407_071.html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明天面試去

是很想做的工作

希望成功 嗚啊



面試順利 很好

因為全以廣東話對答討論

有位具備3年工作經驗 有位考獲教育文憑

也來跟我爭飯碗 天啊

不過 我還是充滿信心的 哈哈哈



矛盾的我



近來 世界太瘋狂

人們愈漸不會包容

容不下 大自然的 鳥鳴蛙叫

卻容得下 自家麻雀的叫喊

人們與任何的動物植物 活於同一地球上

生於自然 歸於自然 世界本該大同

人們只是相對地 帶有智慧

並不代表我們有權利操控 其他生命的生態

人們活得愈來愈霸道

一直的過度發展 發掘資源 而不理後果

持續發展淪為商人的噱頭

破壞的 不是屬於人類的地球 而是屬於成千上萬生物的地球

我們只看到我們 早就無視環境生態

現在 我們居然"進化"至 連別的生命也容不下

身為人類的一份子 感到羞愧悲傷



閒逛CD店 在新碟熱賣排行榜中

TOP 1: Robynn & Kendy

TOP 2: 林憶蓮

世界變喇..


善欲人見 不是真善



近來 香港只有三則新聞

1. 梁振英與hello kitty同居事件

2. purple姐姐工人 馬桶伴睡

3. 劉浩龍食軟飯不成 色友盡失

關於文集

岩岩收到掛號 文集終於來了

更重要的是 想要表達的話 通通說出 盼望可觸動 感動心靈

雖然內裡只有一部份的散文 是我的創作

但這僅有的珍寶 可說是美麗的完結了 自小的白日夢

然後 我會踏踏實實的找份工作 努力去

各大書局 現售48蚊 歡迎支持



人生中 難得威一次 請讓我爽一下吧

有人明白自己 如同知音


不該刻意宣傳

還是只好 埋頭埋腦 躲進這小空間裡



很多時候 只想說話與表達

卻又不想 被注視

希望更多人知道我的想法

卻又不想 宣傳

矛盾的我



其實 我不想這樣

有些故事的情節 可能是真的 可能是假的

可是 當中的感覺 必然是真實的 有所經歷的

把私人的心情與感覺 放大描繪

坦蕩人前 如向陌生人主動赤裸心靈

"來吧 來看我吧" 這是露械狂的獨白

這種赤裸 讓我羞恥

但同時 企圖維護的使命 逼使自己繼續 走下性感路線

故事的真假並不重要 值得深究的該是 當中的信息

感動生命 是創作的主因

人與人之間 互相感染 觸動 影響

交融的一刻 讓你我感悟更多 交織出更廣闊的世界

這或許叫教育 但我不曾說得遠大

同樣地 我都在學習

天地萬物 讓我的生命感動過

透過吸收各類的知識與訊息 而啟智

透過反思日常生活的細節 而成長

願共勉

魏德聖 - 賣座電影的成功方程式

很多人好奇到底《海角七角》與《賽德克.巴萊》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其實就是找到你的觀眾。現在台灣分眾市場越來越明顯,雖然主流觀眾仍是大宗,但觀眾喜好 越來越個人化,也越來越鮮明,拍得很主流的電影不見得有票房,反而是獲得不同分眾族群認同的電影,才有機會席捲主流市場。

整 體而言,主流是盲目的、跟風的,跟分眾的風,因此我不認為有主流的電影,我認為只有主流的觀眾,主流觀眾跟著大家的目光到處跑,電影宣傳大,他就會看見, 然後盲目跟著進戲院看戲,卻不會盲目跟著說好,看到不喜歡的電影也會立刻離開,所以作品要有足夠的誠意,才能感動每個人。

《海角七號》票 房破億是始料未及,它的效應是從兩個分眾開始發酵,一個是國片基本票房,另一個是墾丁海洋音樂祭的忠實聽眾,之後再單獨開發第三個分眾,然後針對第三個分 眾一直辦電影試映會,慢慢的許多分眾一起發酵,產生颱風效應,再互相席捲,變成超級大颱風,把主流統統掃進來。

所以《海角七號》成功後,很多人問我,如何拍出市場接受度高的電影?其實與其用心計較別人在想什麼,不如多思考自己該拍什麼?想要滿足觀眾的接受度,你要先去理解觀眾,再思考用什麼話去告訴他,他應該要看些什麼。

很多年輕創作人常處於商業(市場)與藝術(創作)的抗爭,我認為不一定要有商業與藝術電影的分野,因為藝術的創作,加上商業的行銷,才是完美結合。

觀眾通常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但他們喜歡的,不見得是他們需要的。導演要製造這種需求給觀眾,告訴他這是你必須看的。但前提是,片子要好看,不是拿不好看的片子硬逼觀眾看,這樣是破壞市場,破壞觀眾對電影的信任度。

其實電影最美的地方在於,觀眾可以接收到導演給你的訊息,也可以讓觀眾自己產生的新想法。如同照顧一顆種子長大,雖然事前不確定它會長出什麼花?結出多少果實?飛到哪個地方去?但身為創作人,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照顧好你的花,最後種子總會隨風飄到某個地方,讓整座山開滿花。

這 個過程中,種子可能會死掉,也可能種在某個人心裡,開啟了某個開關,連結到某些想法或感動。因此,做自己最重要,觀眾看完電影會得到什麼?只會留在觀眾心 中,創作人不需要為了成本與市場思考太多,行銷交給其他人去負責就好。創造感動是做電影行業的工作,如果一味追求市場,你很容易就會忘記什麼是感動。

--------------------------------------------------------------------------------------------------------------------------
http://tw.news.yahoo.com/blogs/young-opinion/%E8%B3%A3%E5%BA%A7%E9%9B%BB%E5%BD%B1%E7%9A%84%E6%88%90%E5%8A%9F%E6%96%B9%E7%A8%8B%E5%BC%8F.html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麥浚龍- 燈塔

words of silence是我最愛的大碟

每支歌曲的歌詞也很美麗 旋律也很優美 聽著歌曲 如聽到歌者的感覺

寂靜是表面的平靜 寂靜是開不了口 寂靜還是需要表達 它選擇了文字 與音樂



乘一隻白晝的破船 而突然夜晚

望見天邊 竟有愛情 很像燈塔

然後會照到我面前 覺得美麗 照亮了一剎

給我時間 我可以尋到她


來一次運氣的旅行 而別無辦法

沒有一種光不可接近 請出發

然後會照到她背後 也許快樂

是海妖 然後向著水手 哼一曲神話


誰累了 不必擔心 沿途是港灣

如果找到她 統統都再不驚怕

遠方那樣無限 幻想竟那麼璀璨

對岸會有愛 無奈還未到達


誰夜了 很想休息 仍然未歸家

想不到裡海 比漆黑都要黑

或有永遠的方向 向著某個燈塔

可發現某個是我的她 以後會明白


憑一個未見的眼神 而別無辦法

沒有一種光不可接近 請出發

然後會照到新未來 也許快樂

是海妖 然後向著水手 哼一曲神話


遠方那樣無限 幻想竟那麼璀璨

全部靠著信心 都可到達嗎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我選擇沉默

沒有祕密.
心中很多話語想說, 要說.
但,
不是不想說,
只是不會說.

忘記何時開始, 我不會說話了.
已經無法再刻劃出, 當下的心情.
聲音不夠真摰, 用詞不夠準確.
寫也寫不出最貼切的哀痛與喜樂.
愈要演繹那名為自己的角色, 愈是考慮太多.
就是像有種莫名的沉重, 蓋過一切的感覺, 包括歡愉.
就是快樂 不 起來.

就是那時開始, 把感覺關閉了.
確定並非故意的.
只是, 只是, 還是害怕..
考慮得太多, 是因為害怕的更多.
我嘗試, 我嘗試, 我再嘗試.
曾說需嘗試的實在太多.
連自己, 也覺得自己煩得討厭.

又或許, 的確很多話想說.
只是悲劇儘管吸引, 但不會是美麗的故事.
不希望沾污聲音的感覺.
我選擇沉默.
不希望忽略每一生活的細節.
我選擇靜靜地聆聽你說話.

布條與香味

我只得走下去。我用布條纏繞雙眼,那我就看不到身前的迷霧,我看不到身前那糾結樹枝。我的想像就成真實。只管被生活從後追趕。一步平穩,一平踉蹌, 我只得向前走。就是太明白了。每天撐起軀殼,把空虛的靈魂硬塞進去,追著笑著,日復日的過著生活。還是生活過著我?這是完整的我,還是更是殘缺的我?

長大的我,無法轉身,無法走回起點。企圖暫停一下,我只願尋回那褪色的往事。我翻開鬱悶,把它撕下,揉作一團,丟進河裡。書架上的傷感整齊有序的排 序著,我撥去書本上失落的灰塵。迷惑被掃至角落,我把房間打理得一絲不苟。我找到現在的思緒,但無法尋回過去的感覺。一不小心,打翻了那瓶我最珍重的香 水,一股空虛的香味,盪漾於整個小小房間,久久無能散去。企圖暫停一下,為何只餘下滿地的不充實?

就是太明白了。在繼續的路途上,蒙起雙目的我只得尋找另一種香味,拼湊出完整的我。

尋找星星的下落

一進去遊樂園,遍地鮮花,彷如永不枯萎。莊嚴的古堡矗立在大街的盡頭,兩邊的小商店為我歡呼。我是灰姑娘,將為遊樂園寫下最美的童話。我挺直腰板,以最華麗的姿態,踏進馬車,往這心中的古堡發進。

在幻想世界,我盡興過。我如小飛象自由地在天際翱翔,又像小熊維尼在百畝森林中開心嬉戲。在探險世界,我勇敢過。我闖入從未紀錄於地圖中的祕密領 域。滿眼盡是奇異的景物。愈走近核心地帶,愈能發掘出教人驚喜的寶藏。在明日世界,我刺激過。我駕駛飛碟於空中飛馳,以極速飛越太空山,體驗充滿無限可能 的未來,我們的未來。

鐘聲噹噹的響起,來來回回十二遍。事與願違,無論在遊樂園玩得多愉快,有一天也要回去,倒不如早點走回原點。為了玩得盡興,為了玩得勇敢,為了玩得刺激,我踏進這遊樂園。現在,我是時候回家了。是這樣嗎?

華特‧迪士尼說過:「只要向星星誠心許願,願望就可成真。」這裡是一個充滿幻想和迷人的永恆國度,我一直深信。我的星星在這裡嗎?

莫卡巧克力

"曾經在我眼前,卻又消失不見。這是今天的第六遍。"

何時開始,
苦是能以數字去代表。
最重味道的是100%吧。
很諷刺,100%的巧克力其實已不是巧克力。
口腔只剩下滿滿的苦和澀,難以吞嚥。名副其實的何苦。
機械式的為賦新詞,沒有意義。
苦澀的巧克力,原來我並不喜歡。

今天,意外發現 莫卡巧克力。
在地鐵車廂中,我細聽音樂,呷著甘苦。
濃郁的甜口中交融。
那是一支華爾茲的舞蹈。
它就是綺麗,它就是熱情,它就是一切的幸福。
甜,難以抗拒。
最後,口裡只殘留一絲絲的甘苦。
那味道構成一種莫名的孤寂。
企圖抹走眼前的矇矓,舌尖的揮動卻顯得無力。
餘韻口中盪漾,久久不消散。
苦,卻難以忘懷。
那時候,聽聽藍調,彷彿能順勢讓我看得更遠。

準確表達味道,是數字所不能,亦不須。
一點甜,映襯出苦澀的美。
聽了一支歌,看了一齣戲,如再次品嘗當初的味道。
既苦,亦甜,
慶幸最後我們仍會微笑。
現在,我需要的也只是一點甜。

"太陽公公出來了,他對我呀笑呀笑。" 幸福耶~

台灣觸動心靈小鴨團



我回來了
心裡帶著滿滿的感謝回來了
太多的感動 太多的感慨 緊接衝激而來
我們笑了 我們也哭了
開始要閉關 把行程的啟發逐一寫下
但恕未能在此多作描繪 結集文中再會


真的太多
隨著旅程的第二天完結 我跟自己說
真的夠了
我真的夠感動了
我的心承受不到再多強烈的起伏



當我獨自一個之時 我從不怕探求真實的自己
赤裸裸的總在低聲啜泣
你也知道的 我是不會讓自己在別人面前哭泣
我太易感動感慨 我太易受傷受驚
但我只容許自己忍著忍著 別讓淚水落下


不然 太誇張了
引來各方注意及擔心 而事實是一切還好
在印象中 中學至今這些年頭 我只在人前哭過一次
整個旅程 我偏偏哭了好幾遍
起初不敢告訴別人 生怕哭點太低
但原來大家也擁著細膩的心靈
哭 就哭吧





我看到人類的渺小
人們總企圖以有限的智慧 來探索及挑戰無限的宇宙
如同古老的傳說 阿當跟夏娃犯上人類第一次的錯誤
而我們至今仍然無知的原地踏步
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
其實我們只是僥倖擁有較為發達的頭腦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天地間的山脈溪水
均存有各自生生不息的學問
當然就是無知 就是對大自然 對宇宙的不瞭解
驅使人們向文明及科技勇敢邁步
在發展不絕的城市中 好奇的人們該如何從自然與文明試探出最妥善的平衡
你會為金錢不惜一切 達至提高自己的價值
你可想過為世界付出一點 豐富大家的生活 豐盛心底僅餘的那點美好
或許推動大眾的生活 就是生命的價值






江河之下

噓,悄悄告訴你一個祕密。


來到第六天了,亦是旅程的最後一天。我踮起腳尖,靜靜步進浴室,準備淋浴梳洗。早上洗澡是我從小開始的習慣,好讓我以蓬勃的朝氣,以永不止歇的認真 來面對全新的一天。花灑從下嘖出不盡的水花,流落至每吋肌膚。每天每天,我或會流出涔涔汗水,我或會落下偶然的淚兒,我只假設那是迎接重新前的洗禮。 

水,婉約溫柔;水,澹泊恬靜。水不息的流動,思緒被頃刻凝結。我的熱情如潮湧急退心間。浪頭轟然而下,飄然而散。看似再不復往,卻藕斷絲連。一下接 一下的顫動,再次激起無盡雪白的浪花,發出驚心動魄的轟鳴聲。一排排山巔般的巨浪從那灰黑的迥遙的天際,以排山倒海之勢咆哮著呼嘯著,窮追不捨的向著心田 猛撲過來。 

在這豐盛的旅途上,我曾遠眺太平洋的遼闊,我曾俯瞰燕子口下江河的湍急,我曾仰望九曲洞上峻嵿的幽深。就是雄偉秀逸,就是磅礡奇絕,叫我不得不暗生 讚嘆,無限頌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嘗試以各種方法來舒發心中的讚許,卻頓覺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準確描繪美麗。言語,沾染了這永恆的美麗。我恰如犯下滔天大 禍的罪人。江河之下,我為自己的渺小蕭然沉默。 

水,繼續輕輕的從肌膚滑過落下,再滑過落下。水花四濺,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在浴室內,一片霧氣蒸騰中,我卷 曲著瑟縮著陌生的身體。我不再介懷對自己的目光,我放鬆心情,願意好好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在旅程的最後一天,俯仰有愧的我不期然落下 那無助的淚。 
我想起了你 你如滔滔江河 我為你而無助 你如汪洋大海 我為你而有愧 海量蘊藏著我無數的漆黑 無助的我在你所引領的光芒下游走 向上尋找一絲生機 交織期盼與絕望 直至此刻 請讓無知的我在你懷裡繼續飄蕩 今天 請讓酒酣耳熱的我繼續獨醉 在江河之下 醉生夢死 對不起 是我不想不想


峻巔之上



燕子口內陷入一片昏天黑地,沒有半點光明。唯一的出口是岩壁上的那一扇窗。我彎下身子,俯瞰江河的壯麗,感受流水的激昂。河流棋佈著許多崢嶸的大石 塊。流水迂迴在嵯峨亂石間,迂迴在懸崖峭壁間,奔騰跳蕩,激起滾滾波濤。水撃石塊,飛珠濺玉,河上散漫著模糊的薄霧。錚錚淙淙之音,響徹山林之間。這裡的 河水夾雜著一路走來的灰泥,不見得清澈可愛。每天,她仍無怨無悔的為天地付出,默默輸送著從中央山脈奔流而下的河水。她沒有大海的婉約溫柔,也沒有湖泊的 恬靜澹泊。偶然的洶湧澎湃,偶爾的浩蕩磅礡,是她對自我生命的鼓勵。

我經九曲洞蹦跳出來,眼光豁然開明。高峰刺天,突兀石骨,森然威武。一昂首眺望,這份嚴肅不禁叫我望而生畏。聳立在山崖上的岩石和幼枝,高高的懸在 頭上,似乎隨時會砸下來。他用上最後的氣力,堅決保衛那僅餘屬於他的一片綠。嶺山頂方長滿了茂密的叢林,如穿上密綠的護甲來支撐著他的肩膀。為了保護性 命,我倒是第一次帶著頭盔行山,感到有點新奇。我們漫步在山間的平坦大道,吸吮著濕潤清新的空氣,心曠神怡,愜意洋溢。我們跑跳著叫囂著,為大自然的莊嚴 增添一份活力。

在這豐盛的旅程中,我曾俯瞰燕子口下江河的湍急,我曾仰望九曲洞上峻巔的幽深。江河峻巔之下,我看到人類的渺小。江河的秀逸堅毅,峻嶺的磅礡莊嚴, 叫我不得不暗生讚嘆, 無限頌揚大自然的美麗。天地間的山脈溪水,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均存有各自生生不息的學問。自稱萬物之靈的我們,仍然不斷向自然界學習著仿傚著,企圖以有限 的智慧來探索及挑戰無限的宇宙。不論是建築或科學等層面上,我們一直有賴於自然宇宙所給予的提示,但同時我們一直自私的開發自然。江河峻巔之下,我們永不 止息地開闢道路,建起橋墩。從高處落下的石塊,至挖掘雪山隧道所付出的25名生命,彷彿警告我們已經越過自然的界線。可惜,當江河峻嶺也懂得自我堅守、自 我保衛的時候,人們仍然無知的原地踏步。

當然就是無知,就是對大自然、對宇宙的不瞭解,驅使人們向文明及科技勇敢邁步。今天,我們才能有幸在燕子口、九曲洞等人工景點,為天然的鬼斧神工而 凝神嚮往。在發展不絕的城市中,好奇的人們又該如何從自然與文明試探出最妥善的平衡?「認識產生了解」除了聆聽人類的需要,我們是否亦要尊重大自然的意 見?而渺小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就是從小事去著手改變。你會為金錢不惜一切,達至提高自己的價值。你可想過為世界付出一點,豐富大家的生活,豐盛心底僅餘的那 點美好?或許,推動大眾的生活 就是生命的價值。

談空間



鮮花綠樹,佈滿園林的每個角落,吐出迷人的芳香。滿園百花盛放,處處蕩漾著春天的氣息,我們興致勃勃地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這裡景色宜人,環境清 幽,婉美人間仙境。林蔭依稀掩映著矮小的建築。我們沿著石徑穿過小園林,許多潔白的小屋繼而出現於眼簾。小屋前騰出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我能想像出孩童們每 天在草地上蹦走嬉戲的歡欣畫面。這裡並不是園林一角,而是真正的森林校園─ 西寶國小。 

「你看看, 這是我們畢業學生的作品。」葉老師語帶興奮,首先為我們介紹的是一個陶泥創作。這陶泥很像卡通蠟筆小生,傻裡傻氣。陶泥的後方刻上畢業學生們的名字,學生 畢業後就會永久放在道路旁,點綴校園。這是學生的畢業傳統。後來的講解道出這種陶土需時兩個月風乾。作品就在工作桌上一直放著不動,為時兩個月。一路走 去,我們亦不難發現校園四處也溶入著許多學生的藝術創作。有的是校舍外牆的紙壁畫,有的是小徑上的大磚塊。我們的香港,就是沒有時間來接納藝術。 

葉老師繼續帶著我們參觀學園。走進學生澡堂時,葉老師解釋說天花上的藤蔓是從外攀附而進,自然長成。我抬頭一看,深深拜服於大自然的美麗下。這斑駁 的紋路何嘗不是藝術的一種。同時,我暗生擔憂,學生洗澡時,大蟲軍隊會否忽然從天而降,但看來校方從沒打算割斷藤蔓。我們的香港,就是沒有空間來接納自 然。 

離開之時,我們竟在草叢旁看到兩只羊。生在香港的我們,無法置信學校內會發現山羊的蹤影。原來這兩只羊本是屬於校長。校長為了讓學生一睹其英姿,把牠們帶到學校飼養。葉老師溫柔笑說:「新學期開始,若學生看到學校的新寵兒,一定會很興奮歡喜。」 

在雄偉山巒的懷抱下,孩童們每天茁壯成長。感謝這所學校提醒我們接納的重要。西寶國小全校約得70名學生,18名教職。校方所提倡自然及開放教學, 並不是宣傳噱頭,而是切切實實的生活理念。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叫孩童心懷讚頌。校方亦把一套接納自然之論放於教育上。藝術不只有美輪美奐的畫技,也象徵孩 童天馬行空的創意。這裡沒有獎牌櫃,只有一座榮譽鐘。鼓勵創作,不是為吹捧學生外出參賽,使學校揚名立萬;而是單純的為學生的心智得到全面發展,使學生透 過藝術的表達而快活高興。一所學校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簡單的概念後,又背負上多少艱辛及堅持?反觀自身,到底是步伐急促的香港一直不給我們空間,是我們打從根本認為 步伐急促才能給予香港更多空間? 

2009年9月5日

生命的躣動



晴朗的天底下,一群接一群的鯨魚擦船而過,緊密地跳躍而出。除生命的活力,我們亦深深拜服於其勇敢的展現。鯨魚們每天費力跳出海面,勇於爭取生存的 權利,為的就是一口呼吸。只是我的指頭沒夠快的動作,無法捕捉那瞬間的畫面。生命的躍動,生命的喜悅,或許根本不必紀錄。以心感覺的一刻,就是最為真實真 摰的。

「一路走來,你有遺憾過嗎?」我曾像鯨魚們為生命跳脫過嗎?船兒搖晃不定,身在大海的我猛然回想起 世界宗教博物館裡導賞員的提問。壯年未滿的我總在學海內盪漾飄浮。我曾為不如意而低聲啜泣,我曾不為什麼而大笑一場。這些年頭,我沒有白過。但怎麼每走一 步,我亦心存愧疚? 若人生是一條漫長步道,在滿懷盼望的初生、目標致上的成長、充斥承擔的壯年、細味甘果的老年、週而復始的死亡之間,我經歷上多少?成長是生命的微象,從無 至有,從小至大,從純潔至智慧。來到世間前,無人能已準備妥善,但可問我為何而來?生命需要我的熱力永不休止來推動,面對人生的短暫,我又該如何準備走過 餘下的步道?

博物館的人生步道上,每區均立起一個象徵的雕像。我獨個兒出生,將獨個兒到達死亡那區。那處沒有任何雕像樹立起,什麼也沒有。死亡,就是什麼也沒 有。不,那雕像是由每人自己以一生去雕刻拼砌。「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你沒權選擇生死,卻有權自由發揮你活著的價值。導賞員叮嚀我們該把別 人的錯誤引此為鑑。曾經痛不欲生的,就請別讓他人受傷。曾經雪中受炭的,就請把回饋的心意無限轉贈。

人們往往強調從別人的眼光,尋出自己的價值。我認真思索,我嘗試把焦點拉回現實。若以寬容大愛待人作為自我價值的建立,那是值得推崇敬佩。每每付 出,我們暗盼回報。在不息的矛盾與爭扎間,身上卻被烙下畢生謹記的遺憾。這到底是真心為著對方,還是欺騙自我?我們得承認我們是擁有七情六慾,我們不是完 人。

一望無際的學海上,船兒繼續航行。途經的景色縱然絢麗多姿,卻終有靠岸的一天。小鯨魚叫人欽佩的是只以生存為根本。多多少少的人們就是把身邊的人事 物看得太重,主動放棄生命,忘記生命的本質。來,別把人生想得宏大深遠。後退一步遠眺岸邊,我們還有著數千萬哩的航程。繼續細味人生,在自我價值的層面 中,作出心靈上的追溯尋求。就是一天你還活著,你還有機會扭轉局面,對自己好好負責。活著,就是最大的樂事。




梁祖堯 - 我不快樂

李世杰是典型的香港人之一。他的工作不太賴,起碼仍可得到讚賞或批評。他的朋友不算少,起碼酒醉酒醒間仍有傾訴對象。但他不快樂…他就是知道 他不快樂。他徹底討厭現在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深明在未來十年,甚至死前的一刻,他依然一輩子背負著這個沒有快樂的自己。他決心從既有的框架跳脫出來,為 自己的生命尋找更多的可能,尋求打從心底的喜悅。他替自己舊有的身份,安排上一場轟烈的假死,然後更名換姓,以心中最理想的形象登場於世。憑著外籍姓名與 著名大學的畢業證書,他輕易尋得渴望已久的工作和伴侶。出乎意料,新身份竟能瞞天過海,得到世人的認同。 

名利背後,他尋得自己的認同?尋得快樂了嗎?我們總企圖捨棄現在的生活,卻捨棄不了固有的自己。我們活於世上,本負載著無數的身份。為人兒女親戚, 為人員工同事,為人伴侶父母,我們對自己價值,免不了透過別人身上所建立。就如李世杰的故事中,他的父親遺下他和母親,繼續為熱幟的生命往前衝。他父親只 掉下一大筆債項給他。他只好放棄學業、亦放棄認真,對生活無所強求。工作旦求糊口,偶爾跟朋友吃喝玩樂,也不失樂趣。但他不快樂。一直他內心為自己設定出 一個框架─就是把責任全歸咎於父親。他有絕對理由痛狠父親。 

或許這只是簡單的婚外情,卻同時顯露出父親對愛情當中的眷戀與尋求。特別是當自己生活得一塌胡塗,他更是深深明白父親那偌大的勇氣。捨棄固有的自 己,原來也要勇氣。一面的厭惡,一面的懷念,李世杰對父親的感情是如斯矛盾。當年獨享著父親的愛,他對著父親的脂肪瘤,充滿慰問的雙手欲言又止。多年過 後,背負起新身份,用上千方百計,他再次看到父親蒼老的面龐,他偏偏感覺陌生。倘若李世杰要捨棄既有的框架,這是不是叫他一併捨棄他跟父親的回憶?「是不 是我像電視劇的人物般,把父親狠之入骨?」他就是不願意承認和父親那無可替代的回憶,他就是只能自我欺騙。有了新身份的他,依舊背起自己設定的舊框架。他 怎能快樂? 

「我還未把你忘記,你怎可先把自己忘記?」一次偶爾下,李世杰得知父親患上老人痴呆症。父親一聲不響推倒他的框架,他不禁低頭落淚。這才是他真正的 感受。不一定是親情,說不定愛情或友情,世上亦同時上映著無數類近的故事。人們總不斷強調為生命去尋找可能性。然而,我們得到新身份,卻得不到真正的自 己,在自設的框框裡作繭自縛。快樂是源於認同,除了別人送贈的,其實亦能自己製作的。李世杰開始明白 打從心底的快樂要需聆聽自己心底為先,而不是那些自欺欺人的執著。「如果每個人也是心地善良,即使是為自己而活,世界也會是善良的。如他一般患上痴呆症, 今天只為今天而活,快樂就好了。」 

在父親的喪禮上,只有李世杰跟父親的第二位妻子。李世杰對她心懷微笑,恭敬問好。「你好,我是李景文的兒子。我叫李世杰。」這不是某個香港人的故事,這是屬於李世杰的故事。

2009年10月6日 

聖誕來了

親愛的

讓我們算一算,一年中最為神聖的月份原已來臨。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節日。這處已經華燈高照,綵旗飛舞,盡顯熱鬧。各大型商場佈置上美輪美奐的聖誕裝飾,供人流連觀賞。聖誕樂章處處奏起,聖誕鐘聲處處迴盪。你也能感到這份喜悅嗎?

走在路上,天使向我揮手問好,聖誕老人向我展露溫柔的微笑。我自顧自走,低下頭來沒有理會,匆匆走過。置身繁華鬧市,卻感到莫名的侷促與壓迫。近來 生活稱不上忙碌,亦稱不上愜意。長久的時間與歷煉,仍然使我學不會跟現實妥協。我在真實內顯得格格不入,我想過我是屬於幻想的。面對生活上的不如意,至今 的我仍然選擇奮戰不懈。我慶幸自己還有選擇的餘地,縱然你總在嘲笑我的妄想。我不是相信世界,只是嚮往永恆的美好。當不切實際是以計算與規劃來堆疊,實踐 妄想變得格外艱鉅。或許你說的對,放棄是最為輕鬆簡單的。很多的瑣事真的不由得我們選擇控制,只容許我們事後唏噓感慨,正如我跟你的往事。無數的嘗試,無 盡的付出,叫我有點疲憊。親愛的,我的世界開始失據了。

五光十色的背後,是以貪婪與慾望所建構。面對世界的利誘與混沌,我們欲想乘風踏雲,卻被現實強行拉進深淵。眼前的大道,未必均能通往羅馬。心懷想像 的人們從何時開始,被拜金的世俗所嘲諷與唾棄?封建的黑,沾染了純白的夢。瘦弱的人們,拚死渴求果腹之樂,捨棄道德界線。空洞且渴望的眼神,對獵物虎視眈 眈,唾沫直嚥。無數鮮活的心臟被撕出,一下子的捏碎。若果那不是永恆的熱情,人們為何不問所以的吹捧膜拜?蠻橫的紅,沾染了純白的愛。我的想像為世駁斥, 世界的真實剩我反抗。

我雙手合十,閉起雙目,乞求節日帶來的盼望能再次豐盛大地,滋潤人們那脆弱的靈魂。親愛的,至今我仍跟現實背道而馳,真的感到力不從心。對看得見的 將來,我的勇敢騫然一下子洩光。想像有你在旁,我還能感到一絲溫暖。在璀璨的夜空中,鹿車奔馳,為人們帶來節日的祝福,我多希望能為被眷顧的一個。在繁華 鬧市下,我只祈求尋回心底的寧靜,尋回你。

願你擁有快樂的聖誕節

那欠租而逃的人

再因為一些小事 牽起從前的悸動

再次 狠狠的哭了..

或許 只是身體上的狀況

每三個月的過去 我也得狠狠的哭 且靜靜的哭

又或許 我還想念你吧



這些年頭 連自己也以為 我能把你忘掉

時間把我帶走 很久沒有心痛的感覺

偶爾的想念 不痛不痕

昨晚 那回憶鑰匙 把這個我一下子完全翻開

會發現 封底收藏著這個你

在漆黑的晚空中 你眼裡看不到我

而我卻看得到 我眼中閃爍的你 我能把特別的你一眼認出



現在我得完全承認 我的脆弱 你的沉重

善忘的我 沒有什麼牢記得住

我的回憶 只剩你

你的事情 總給我在腦中重複播放

現在剩我獨自回想 所有關於你的線索

來到某個地方 會想到你; 看到某種物件 會想到你

你說過的話 你幹過的事 沒有忘記

別人提起你 我都微笑說一說 我忘了

我也多想 你在我心 就那麼輕描淡寫的一過

偏偏每次每次 回憶總是那麼容易的被翻開



朋友們哭訴著他/她們的愛 我都安慰說 "不要緊 別想太多"

我懂得安慰 只不過是因 我更懂自我安慰

跟他們說的話 對自己說過上萬遍

每天 我都在自我鼓勵 我要做好每天 我要做個好人



偶爾我也會奢望

期待將來 期待別人路過 把我拯救

慢慢發現 是自己不夠期待

心的空間很窄小 容不下任何別人

他們或是特別 只是容不了我看見

很多時候 我更是奢望 剛好路過的是你

那欠租而逃的人



不太認識的別人談起我 都說我並不孤單 什麼也不差

"你應該活得幸福呢 對嗎"

我微笑說 "對 都不差.. 我已經夠幸福了"

對 只差住在心裡的他 而已 那欠租而逃的人

我到底差些什麼 為什麼不是我 為什麼不給我改過

忘了在什麼時候開始 我決定讓自己幸福 獨自的

那麼 我才能允許自己

放心的想念 盡情的當個卑微的人



直到昨晚 我再次狠狠的哭了

你知道嗎 上天製造了這個我 也很特別

身子圓圓的我 鎖骨以下只得薄薄的皮膚 包裹著珍貴的心

我以我的手 用力的放在心上 感覺著它一下接一下 不息的跳動

上天特意讓我以最短的距離 安撫那脆弱的愛

今早醒來 我又再哭過 如往常般 安靜走往洗手間 擦光淚痕

我看到鏡中的我 看著鏡中通紅的眼睛 哭得狠 確會眼腫

左眼的三眼皮 右眼的單眼皮 現在成為一對完整的雙眼皮

從前我總以為 我那近乎自憐自惜的愛 不需別人憐惜

現在上天也看不過眼 彷彿提示著我 受傷過才懂愛 才是人的原本

我感覺到傷害 我哭了 我才能找回原來的我

我閉上眼睛 再以我的手 輕撫著眼睛 感覺著那冰冷的淚

我一下子崩潰 再次淚流滿面 狠狠的哭起來

我不要刻意的忘記 我不要否認曾經的愛 及一切後遺症

你知道嗎 其實上天也製造了特別的我 那個你從沒看見的我



那欠租而逃的人

佔領著心的空間 淘空過來 卻欠租而逃

你欠的租就算了 你不用回來 我也不會再找你

你的傢俱就放著吧 我會偶爾擦拭 歷久常新

放心 我相信終有天 將有位清潔工人突然跑來

他會看到我 還有我骯髒的家 把你的一切清空

我會相信的

2010年7月17日

如果沒有明天…

從鏡子裡,我看到那瘦小的女孩子。她那蒼白、消瘦、目無表情的臉龐正正朝著我。她默不作聲,膽怯地看著我。那雙空洞的眼睛透出恐懼,恐懼且逆來順受 的神情。顫抖的手向我緩緩的伸過來,我彷彿看見絕望在求救。攸然眼前一切化成眩影,不絕的呼吸聲嘶力竭地把我叫喚回來。手執鏡子碎片的我平躺在病床上,身 體卻不由自主的抖動瑟縮。我嘗試控制呼吸的節奏,和肢體的活動。可惜,全身的骨架已挺不起那虛弱疲憊的靈魂。我平躺在病床上,每天總有種感慨莫名而生。也 許,明天我已無法再欣賞那充滿生氣的朝陽。如果..如果沒有明天,我會怎樣? 

每天,我們總是活在規範下,擔心驚悸,惶恐渡日。我們害怕犯錯,害怕承擔事敗的風險。而沒有明天的我,大可揮霍今天,且不顧任何後果。但我不會。我 不會為身邊的每位送上誘人的財富。沒有付出的他們,慾望卻通通被實現。貪婪就如被燃點起的藥引,一發不可收拾。在餘下的畢生,他們可能只為尋求更是奢侈昂 貴的享受而生。當面臨一生最叫人怯懦的恐懼,金錢地位緩和不了絕望。我也不會為他們訴說突如其來的愛。我想這只是自私自愛的表現。對那些追溯及改動不來的 往事,他們將會畢生謹記,甚至後悔。在那沒有盼望、沒有喜悅的暗黑深淵裡,所有意識和感情都被禠奪,從此逃生無路。 

就始於今天,沒有明天的我只當盡力令身邊每位勇於期待明天。我失去明天,失去希望,但只是我。我仍是希望讓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們,對以後無數的明天心 存盼望,並支撐下去。如果沒有明天,我願意花上今天的所有時間,向家人和朋友們付出最後的關愛。喁喁細語間,他們將來記得的,可能只有當中一句鼓勵的說 話,一個溫暖的擁抱。將來滿是未知的可能,一份曾經的關愛或會在必要時,為他們帶來一點希望,一點動力,哪怕成果就是微乎其微。有時,往往是那些渺小的累 積帶領人們考慮及作出選擇。 

「我們必須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千萬不可失去無限的希望。」著名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曾經勸導人們必須對未來充滿期盼。失望的感覺是 不值拘泥的,希望卻宛如珍寶。單純的相信,令人們以最適意自在的心情去應對每天接踵而至的艱鉅。單純的相信,令人們勇往直前,衝破恐懼。有了希望,就有明 天。 

活在谷底的我們欣賞不到明天的朝陽。我們手執鏡子碎片,染上一種無法根治的病毒,名為絕望。成千上萬的行屍走肉來來往往,為私慾追著趕著。我們遺忘 最初的夢想。希望是別人贈送的禮物,亦可以是自己製造。你怎麼叫人相信,自己卻不願相信?你憑藉什麼認為為未知的明天而拚命是錯誤?是你親手打破自己的夢 境。是你連相信的機會也不給予自己。
「我告訴你,你是做得到的。」鏡子裡的她,輕聲地在我耳邊細說。平躺在病床上,或是身在蕩散若隱的濃霧中,我也能感應她那柔和的聲音。遠看淺碧的天空上,散發出萬道光芒。我記起那是最初的曙光。我彷彿看到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燃燒著晨霧,噴灑出紅霞。

明天來臨了嗎?

 

給一位自強不息的朋友

坦言,我很佩服你。

你是我的理想,不禁在你身上產生投影。

堅毅、勇敢,默默地朝著目標進發。

有計劃,會實行。

我深明自己是一個如何的人。

畏首畏尾、優柔寡斷,也很自私。

請不要介意。有些說話說給你聽,也說給自己聽。

但,某程度上,這是良性關係。



世故的思想只該輕輕地記著。

每每把結果、利益計算得清清楚楚,這不是看通透。

何不想得簡單?想做就做。

無論終點是多遙遠,過程是多艱苦,

只要你抱著堅持去走下去,

你終會有所得著。

至少不會後悔,曾經有一件很想完成的事情,你是沒有實踐。

當我們懂得真正的後悔,為時已晚。

朋友們不明白,不要緊。

最重要是自己明白。

對待自己 還是自己擁有最多時間。



迪士尼的樂團設計師把叫自己稱作 夢想工程師,那是一份很偉大、很有趣的職業。


偉大是在於他們會把別人認為不可能世界發生的夢境化成真實,帶給別人快樂。

有趣是在於其實我們每個人也可以當上夢想工程師,帶給自己豐盛的心靈。

人人就是屈服於現實,思考困在框架中。

或許他們是想,明知不會發生或不能辦到,就不要多想。

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自己的能力和運數。

可是,你不同。

我認為你能做到,首先,你自己也認為你能做到。



我也很感謝你。

你使我再次自我肯定,滿腔熱忱。

雖然我知道老毛病是不會痊癒。



正如你常說的"if u think u can, then u can".

你一定能夠當上!

尋找的路途

每人每天也在尋找的路途上,木偶也是。
有一個木偶,他每天也說要找東西。
有一個路人走過,走過玻璃櫃,看見木偶拚命地找東西。
起初,他都不以為然。
慢慢他被木偶的努力所感動,並承諾替木偶留意要找的東西。
人是有私心的,眼看木偶始終仍是木偶,提供娛樂、使人快樂才是木偶的最大責任。
他決定買下木偶。
路人認為他找到他要找的東西。

路人帶木偶回家。
木偶終日悶悶不樂,路人忍不住問他原因。
「第六個了....已是第六個路人把我買回家了....」
「那你還不快樂?」
「你們以為找到你們要找的東西嗎?不。我不屬於你這裡。」
「你屬於哪?」
「我屬於尋找的路途。那你買下我,你快樂嗎?」
「什麼?」路人皺眉頭,那是他從沒想過的問題。
「那你快樂嗎?」
「...」
「你不知道?但,我卻知道我一定可以,找到我要找的東西,獲得最大的快樂。」
「...」

路人默不作聲,翌日他把木偶退回玩具店。
木偶每天仍說要找東西,喃喃自語地道:「一定要找到我要找的東西,我那未完成的夢。」

每人每天也在尋找的路途上,木偶也是。

忘記,未嘗不可

千萬絹絲,輕且細,蕩漾在半空中。天地沐浴於迷濛的夏雨中。輕微的單調的雨聲,在沉悶的空氣中,重複響著,響著。聲聲滴入心窩。今天是下雨天,別人說這會使人觸景生情。隨手翻看紀念冊,我曾在紀念冊上一字一字地刻上這句句子:"往事是土坳裡的石刻,能被時間磨鍊得更為精緻。" 曾啟於齒的話語,今天再次說出,卻只剩下生澀。隨手翻看紀念冊,記憶卻未能湧現眼前。怎麼我都忘了?

有的,我有感動過。用心的對待,把我改變。認同,給我無比信心。包容,使我更為感激,更為懊悔。感激的是沒有放棄這個我,懊悔的是這個我的所作所為。寫進紀念冊裡的快樂,我總無法再次感受。相反地,有些事情不是沒有摘記下來,就能夠假裝不曾發生,甚至能夠忘記。我明白能夠造成傷害是因為互相在意,儘管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或是刻骨銘心的痛楚。就是這樣,我把錯誤牢牢謹記,我誓要做得更好。

其實,我是愧疚的,無法忘記往事。我不清楚自己的付出是為補償別人,還是為照顧自己。你們很好,不斷在旁提醒有我多好。還照顧內向的我,主動分享喜怒哀樂,細說逸事瑣事。用心的認真的聽進去。你的照片更是使我感動不已。沒有喜形於色,但我是快樂的。無論如何,喜歡在一起的感覺是由衷而生。

一路走來,我們經歷上很多事情,感悟很多。喪失的信任,就是無法縫補的遺憾,就是無數錯誤的証明,也是互相瞭解的轉捩點。真的,我深明這是勉強不來。而我,嘗試想得簡單一點。讓一切放在心中。

"不要讓時間帶走記憶,也不能讓時間把內心的距離拉遠。" 在紀念冊的序言中,我也刻上這一句。有一天,要是記憶不經覺地被帶走,就讓我們造就更多屬於現在的記憶。我們一起不為什麼的大笑,一起到處吃喝玩樂,一起迎接夏日的晴空...


嘿,永遠的朋友上

他是她的玫瑰



























It's Time..

兩岸風景在急速倒退 消失於兩邊

順著水流 我只可一直向前

而你在我身後 你總希望得到認同

你的倔強 你的執著 你的沉默

我只希望 你快樂活著

我的迷茫 我的偽裝 我的躲藏



曾經共你河上遇上 匆匆擦身 輕過

假如沒有遇上 我們就沒有遺憾

壓止所有的情感 是唯一的終點



一直 河流帶走了我 卻帶不走我的感覺

若有可能 我會逆流而上 回到起點

讓我以沉默記下 從前的剎那



現在 我終能停下 不需飄流

流水川流不息 你必須繼續向前

縱然重遇 只不過為另一剎那

生在河上的我與你 註定習慣離別 算

2010年5月9日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shironekoshiro - 散歩Cat walk



近來 還是在油畫

都畫了好幾天

那是一幅尚未完成的畫作



當我專注 心情就好多了

當我認真的感覺 我的感覺

我就活過來



讓我介懷的

從不是已塗上的斑斕

我凝看著 空白 看得專注入神

幻想著當中的可能

可以是紅的 可以是藍的 可以是綠的;

可以是熱情的 可以是悲傷的 可以是自由的

如果畫畫 能把想像真實地呈現

最美的畫作 當在尚未完成的一刻

仍存在的空白 才能把想像 無限擴張

喜歡這種感覺

至少油畫那刻 能夠實在的掌握 我的幻想

現實的模樣 很早已不敢多想

親愛的 晚安



你可以把我忘記

但別忘記 去相信

那是多美的一件事



周柏豪 - 拿愛情給我




若我可以做傻事 為何還在抱恙

若我可以沒名字 為何留在戰場

要是你問到 要怎滿足

帶著笑臉 對著你 任誰亦覺滿足



不過 必需分清楚 貌似滿足過 沒有鉻心過

從未得到愛情 何以叫滿足

牽過的手這麼多 偏不感動我 天不感動我

誰願找一個人拿愛給我



是我封閉在床上 門鈴還在叫嚷

換個姿勢在湖上 誰人還在轉場

進入我視線 你太赤裸

有伴侶便有樂趣 任誰亦覺滿足



哭 準我今天哭得出

讓我懂得愛 讓我記得愛

無力捉摸愛情 何以叫滿足

為何寂寞很洶湧

天天攻陷我 天天吞噬我

來吧 找一個人拿愛給我

胡恩威為香港文化把脈 - 香港文匯報

他有許多個身份——編劇、導演、「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也從事建築設計、藝術教育和文化政策評論, 他是香港藝術家胡恩威。早年,他在香港及倫敦修讀建築,學成歸來後,多年活躍於劇場空間,創作的舞台劇涵蓋文學、歷史、時政、建築、宗教等等。《路易簡的 時代和生活》、《萬曆十五年》、《華嚴經》、以及崑劇《臨川四夢湯顯祖》,都出自他手。而在文字領域,他同樣多產,《香港風格》系列,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批 判力,《香港的敵人是香港自己》則讓我們在他個人見解的引導下,對社會時事有了新的解讀方向。舞台空間以外的他,是優秀的評論人,一針見血指出香港「犬 儒、反智、短視、投機、享樂至上」等負面問題。今次,便讓我們走近慣以拋磚引玉的形式為香港文化把脈的他,理解生活中的他,是如何看待文化這件與生命密不 可分的事。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莫雪芝
 
胡恩威喜歡看美劇,但在日常生活中,對影視作品卻不挑剔。他說:「不可以偏食」,甚麼類型都要看,而 香港普羅大眾恰恰最喜歡零食,很難均勻地接收各種類型的資訊。「如今的戲院已經少了許多,不像小時候那樣,在熒幕上看科幻片會感到興奮,反而會透過DVD 等其他渠道欣賞電影。」UA、百老匯等大型連鎖式戲院的密集網絡,日漸吞併了會上映老電影、獨立電影的舊式戲院的發展空間。而主打商業片的連鎖院線,所提 供的,則主要是量販式的主流商業片。放映類型與片目取向的「不均勻」,也導致消費者的口味失衡。「但在美國不是這樣。」胡恩威指出,「做商業片的人,也不 會排斥藝術電影,各種類型都很均衡。」這種社會現象可以直接反映出流行文化的差異。
 與家庭結構、社會包容度更為寬廣而關照現實的情況形成對照,香港這個往往被冠以「現實」的社會,在 創作層面卻恰恰頗為脫離現實。胡恩威認為,創作人和投資人普遍不具備更高遠的視野,因而人們對「娛樂」的定義便很窄,其負面影響是直接拉低整個社會的文化 水準。他毫不諱言:「香港人愈來愈蠢,愈來愈短視。」所以,文學這樣的領域更顯得曲高和寡。「有人在創作,大眾卻不了解。」譬如,愈來愈少人讀詩、談文 學。某程度而言,也許這個社會對「理想」的態度有所保留,也許這個社會早已不需要詩人。但理想主義者勢必會為這樣的現狀而憂思,正如胡恩威一樣。
 
High Culture的缺失
 寫書的人,讀著怎樣的書?「近幾年已經很少讀翻譯書,主要都在讀英文書,最近很喜歡讀西方的傳 記。」胡恩威認為英語世界中有系統地為人寫傳記的作者大都具有很高的素質,這在中文書寫者中比較罕見。「像一些資深記者,有歷史訓練的作者,他們會付出大 量的時間去研究收集,而不只是做主觀評論。」所以閱讀這些作品,對本身從事文化工作的人而言,能夠吸收更好的歷史觀。
 迄今為止,他出版了多本文集,而生活中偏愛讀的,卻是有份量的「非專欄式作品」,像是余華的經典作 品《兄弟》、《活著》。與所有成長於八十年代的文化人一樣,他所接受的文學教育也是由朱自清、胡適、徐志摩等名家開始,而如今的香港人,卻很少能靜下心去 閱讀這些作品。他認為正是香港教育制度的缺陷導致閱讀市場浮躁,國外的文學種類分得很細,整個閱讀體系也更成熟,但香港則很「極端化」,「文字文盲」的現 象應時而生。「中小學教育愈來愈不重視古典名篇,學生不認識徐志摩都不足稱奇。」
 為文化把脈,便要結合歷史與現實進行檢視。胡氏指出,過去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的動盪,對文化的最大傷 害便是High Culture始終無法真正建立,這不單只是香港的問題。「整個中國的上層階級,士大夫、文人的修養都不足夠。在西方文化進駐後,更會出現高低不分的情 況。」他最近很關注內地爆紅的韓寒方舟子之戰,因而也有感而發於知識分子在「擁有知識」的表象下,欠缺底蘊。「就像韓寒,他有洞察力,但他的氣魄夠嗎?」 而整個文化環境恰恰呈現出極端的病態局面——個人可以造成極大的聲勢,卻欠缺相互影響的能力,所以便缺乏健康生態。「這場將學術和創作混為一談的論戰背 後,也可以看出內地存在許多問題,中國的學術圈,更像是江湖。」那麼,香港本地呢?他笑言,港人對這些涉及文化創作的問題,更加不關心。
 胡恩威相信,一個國家的文學、文化態勢,能夠反映其背後的思想,但眼下整個文字行業、整個民族的思 想都只是盲目追逐流行——流行甚麼,大家就去關注甚麼,因而也才更希望文化從業者在政府決策、建立智庫等一系列問題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自己嚴謹的主張去 為輿論環境做出一點貢獻。
 
香港恐懼文化
 香港,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相比起公眾都具有對文化的辨識力的台灣,缺少的正是對文化傳承的遠見。 「所以沙漠難以變成叢林。」按照胡氏的見解,即使六十年代有過短暫的哲學復興階段,香港的問題仍是儘管有足夠的自由,卻欠缺沉澱及昇華,文化教育也難以真 正實現對人的培養。走遍許多國家的他,切身感受到:「譬如德國,普通人都對哲學有所認識,文化的普及是平民化的,文學、音樂這些都是人們觸手可及的事物。 又像是日本,重視藝術,而這些在香港,都很不足。」
 所以他最新的著作《香港文化深層結構》,更像是對孫隆基教授《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作出的一種港式 觀照。「懂得分析問題出在哪裡,才能提升與改進。」文化是意識的問題,也是社會風氣的問題,因而文化人承擔的責任才更難實踐。香港是做任何事都追求表面效 果的城市,所以落實在生活內部的文化修養不被重視。
 而對他一貫持敏銳批判態度的傳媒業,他自然更有話要說。「記者也是作者,但新聞生態的不健康,導致 記者的地位在香港很低,甚至很多人轉行。所以人們一想到香港記者,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印象便是娛記。好像傳媒是個沒有深度的職業。」但實際上,大眾傳播的 單一化,並不能歸咎於從業者,更是整個環境的弊端所導致的。「外國知名的媒體,可能要用三日寫一篇深度報道,但在香港,卻要即時出。」而且版位又小,許多 值得長篇書寫的題材,在報紙雜誌上,只能佔用小小的版位。一切都太急、太缺少層次,其實整個香港,從來都在這樣的困局中打轉——城市規劃、民間保育等所有 需要沉澱的領域,只會「見新見快」,而不見緩慢的、扎實的醞釀與積累。
 因而他選擇寫作,選擇將自己想表達的想法,用相對「慢」而「精」的方式,進行表述。只是希望為文化,做些該做的事,盡所能盡的力。
 或許因為有批判力,他才敢於直接指出香港的問題,又或許因為思考得深入,所以他才能說出別人從未說 過的話:「其實香港在潛意識中是恐懼文化的。」看似有許多聲音、百花齊放的香港,實際上有許多既得利益者,恐懼文化的強大作用力和尖銳洞察力。人們恐懼文 化,是因為不願被文化這面鏡子映照出自己的膚淺。
 但即使如此,文化人仍舊要身體力行,持續不斷地努力激發公眾思考,惟有如此,才不愧對「文化」行業的發展訴求。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2/25/OT1202250004.htm
別人都在倒數

所倒數的 不是2013世紀末日的來臨

而是新班底君臨天下之時

倒數的含意不淺 要不期待萬分 要不惶恐至極

人們或許都恐懼 新世界的不穩定

擔心自由被強盜 成為只隨主人命令 搖尾乞憐的共狗

原來最基本的自由 還得靠別人允許

人們又開始懷念從前的美好 言論集會的自由 聲討拋蕉的自由

早前還說那只豬太笨太蠢 黑材料愈揭愈黑

才驚覺那只狼 不只居心叵測 更是居心不良

失去後 喊要珍惜

香港人 真犯賤



香港傳媒 最愛煽風點火

愈亂愈高興 近乎變態行為

一窩蜂的報導 黑材料愈揭愈黑

事實 玩政治的 誰不黑暗

沒必要把傳聞化成真相

讀者固然看得興奮 日日新鮮

忘了媒體與撰稿人 也有其關注的方面 也有利益 也有立場

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好像不重要

看似平實的新聞 暗存立場

單向的全盤接收 不存在半點分析

然而 是關乎民生與社會 是關乎我們居住的香港

香港人 最好可以多點思考與批判

香港傳媒 最好可以多點使命感



重點是 無論人們取決如何 想法如何

也跟絕大數的人民 沒有半點關係

因為我們沒有投票的資格

對 投票也講資格

春嬌與志明 - 歇斯底里的愛


"" 我好努力去擺脫張志明

最後我發覺... 我變左另一個張志明 ""

太愛了 太希望對方常在身邊 太希望化為同體

不知不覺 你變成了他 潛意叫你仿模 他的一切

從而得到不真實的他

他 豐富了你的生活 完滿了你的心靈

他 使你忘記了 你本來活著的角色

你 再不是你; 而他 依然是他 絲毫不差

別問我是誰 差點迷失本我

這般歇斯底里去愛 你有過嗎



所以我說 故事有夠 歇斯底里

但演得不夠 歇斯底里

至少 我沒有感覺到 那份該有的共鳴與感動

至少 我沒有哭



現實是 世上沒有張志明

沒有太多重感情的

那種安慰剩女的故事 少看為妙



某天 玩至清晨 喝了一點

獨自走在冷清的街道上 夜裡尋找車子的蹤影

有位哥哥問道 有沒有打火機

我看起來像 會抽煙的嗎

如果他叫張志明

我會說 忘了帶 剛好想要買
"盛女" 實在太好看~

哈 香港人唯一的共同興趣 就是看別人仆街 留名恥笑

然後 總有不少道德人士走出來 說要罷看 原因千花百門

例如 所傳播的意識不當

女士不該視結婚為終結 忘記相愛的大前提

又例如 節目的原本結構 出現問題

叫女孩們把愛放大 放在桌面上 任人觀看

又例如 那班星級導師不知所謂

自身管不好 何來談教導別人的人生

我不理解 why so serious?



從來看節目 每個人都有個別的感受與體法

正如之前提出 關於電影製作的問題

以mass market作為觀眾群的電視媒介

是否就有必要的責任 去教育 去傳播那所謂的正確觀念?

什麼是正確? 什麼是錯誤? 大眾一般的概念 就是正確嗎?

視"盛女"為女士的另類教育 是充滿娛樂性



現今女士們 心裡大多早就默認 那些星級理論與機心

可是 把觀念見光 卻引來熱烈討論

毒男們 破口大罵 自以為港女是這樣練成的

男士告訴你 他們接受不了 女士的通俗觀念

兩性關係的觀念 縱然通俗 還是不宜見光

真相 總是殘酷 連清純能被偽裝時



其實 大家都自以為是了

男的女的 老的少的

港人接受能力奇低 思維守舊

主因是視野狹窄 觀察不多 感悟不多 沒有獨立批判的能力

只可聲嘶力竭 維護著 所謂的通俗價值

任何看法 任何文化 均有其存在價值 不可抹殺

約定俗成 若是透過貶低次文化來通過

那是霸道的 不夠客觀的 我寧可不信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種氣量與包容 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元素

允許多元化的存在 是社會必須的

文化 更能百花盛放

如果大家放下成見



"" 你們不要論斷人 免得你們被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 也必怎樣被論斷

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 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 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 怎能對你弟兄說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   太七:1-5

"" 你是誰 竟敢論斷別人呢? ""   雅四:11-12
這是從小養成的僻好

總愛專視 喜歡的物件

小時候 可能是玩具吧

只要把拚死的盯著 大人就會看到我 看著它

溫柔的問道 是否喜歡這玩具

我繼續盯著它 輕輕的點頭 玩具就會屬於我

含蓄的請求 總比吵鬧的哀求 較為討喜

這不免是 以退為進

第一次體會到 眼睛 原來會說話

長大了 這一套再不可信

我就在你面前 看著你 眼睜睜的看著你

雙眼訴說出千言萬語 你卻無法得知

縱然你瞬間即逝

慶幸 已把與你同處的時光 永久定格

慶幸 及時以僅有的時間 好好記下你

我專注的看你 再不為擁有



想要找回 一種感覺

除非 可以回到過去



狠狠的睡了一回

放肆的夢了一場

妄顧一切 沾染僅存的溫暖

就這樣永久繾綣不分

不願醒來 活於沒有你的世界

現實 真的讓我很難受...



很想高興 偏偏只能感嘆

沒把流星一手抓住

而明知 從不可能

讓我把你的美麗 永遠懷念

讓我們寂靜的仰看 星空一片燦爛



傻子如我 至不過是過客而已

我不明白 也不需要明白

就讓我這樣就很好

韓寒 - 太平洋的風

空客320降落在桃園機場。飛機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機裡正好播放到張艾嘉的《戲雪》,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陳昇寫下這樣的詞——“1948年,我離開我最愛的人,當火車開動的時候,北方正飄著蒼茫的雪,如果我知道,這一別就是四十餘年,歲月若能從頭,我很想說,我不走。”

      
對於台灣,我的印像一直停留在侯孝賢和楊德昌的電影裡。後來魏德勝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歡的作家,梁實秋,林語堂,胡適也都去了台灣,而且他們都和魯迅吵過架。當大陸窮的時候,台灣有錢,後來大陸有錢了——確切的說,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錢了,台灣又有了⋯⋯

      
戰火把同一個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峽的兩岸,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經被時間慢慢抹平。台北的街道的確像優客李林唱的那樣,像迷宮一樣展開在我的眼前。但是對於異鄉人,每個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宮。在酒店住下,誠品書店就在旁邊。朋友的眼鏡架壞了,於是晚上先陪著朋友去配眼鏡。我們坐計程車來到了台大附近,進了一家眼鏡店。沒有聲音酥麻的台妹,老闆親自上陣。朋友看中了一副鏡框,但要幾天以後才能取。朋友說,那算了,我在台灣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別的地方看看。這時候,讓我詫異的一幕出現了,老闆居然從櫃檯裡摸索出了一對隱形眼鏡,塞在我朋友手裡,說,實在不好意思,沒能幫上你的忙,這個送你,先用這個應急吧。連我這般總是把人往好裡想的人第一反應也是——我靠,哪有這種好事,這裡面是有什麼貓膩吧?咱還能走出這家店的店門麼?

      
我們平安的走出了這家眼鏡店,換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鏡店承諾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鏡做好,然後那家店的老闆用朋友殘留下的鏡片臨時找了一個鏡框湊合裝了起來,告訴朋友,這個可以晚上用。這兩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邊眼鏡店,還是自己隨機找的,要不真得讓人懷疑是不是組織方安排的,目的為了讓大家增加對台灣的好感。

      
台灣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遊行和抗議橫幅,這一切對於大部分大陸游客來說都太新鮮了,於是很多遊客守著電視機看晚上的政論節目。我媽媽去年從台灣旅遊回來,就說那裡太好玩了,領導人可以在電視裡隨便罵,比快樂大本營還要歡樂。相比之下,台灣人對這些早就習以為常。但給我留下了比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鴻松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一天早上,我從酒店下樓,打了他的車去陽明山。到了目的地我發現把手機拉在出租車上。我沒有記下車牌號。朋友們忙著幫我聯繫出租車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訊息,我也打給酒店,想讓他們查看一下監控錄像,確認車牌號。一會兒,我接到了酒店的電話,我問他們,是查到車號了麼?他們說,監控錄像裡訊息太多,還沒有查到,但是剛才有一位出租車司機開回酒店,把一個手機交給了前台,說是一位從你們這裡上車的先生遺落在車裡的。

        
說實話,我石化了。我問到了出租車司機的電話和名字,說我想酬謝你。王鴻松說,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樁,我們都是這樣的。他告訴我,前幾天剛和幾個朋友環島開了一圈,打算過一段時間來大陸旅行。他說他開計程車就是為了能夠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還來一句:我有QQ和新浪微博的,你的號是什麼,我們可以在網上聯繫的。這頓時讓我覺得兩岸關係非常親密。接著,他繼續說,你有臉書麼?我說,大陸的互聯網沒有臉……書。他說,哦,對哦,是哦。我不和你說了,有客人了,再聯繫哦。

        
也許是我的命好,遇見的都是好人,也許是我走的膚淺,幾乎所有人都和氣。毫無疑問,如果我在台灣多停留幾天,我當然能看見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許他硬件不夠新,也許他民粹也湧現,也許他民怨從不斷,也許他矛盾也不少。沒有完美的地方,沒有完美的製度,沒有完美的文化,在華人的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的確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

        
這篇文章裡不想談論什麼政治和體制。作為一個從大陸來的寫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這些失落並不是來自於這幾天淺顯的旅行,而是一直以來的感受。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環境裡,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使人貪婪和自私,於是我們很多人的骨子裡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作為晚輩,我們誰也不知道能否彌補這一切,還是繼續的摧毀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們的後代能不能生存在一個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傷害的環境之中;我失落在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不停的考慮措辭,以免哪個地方說過了線;我失落在當他人以善意對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會不會有什麼陰謀;我失落在我們自己的文藝作品很少能夠在台灣真正流傳,而能在台灣流傳的關於我們的大多是那些歷史真相和社會批判,更讓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們自己買了回去,用於更加了解我們自己。除了利益和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我們幾乎對一切都冷漠。這些冷漠和荒誕所催生的新聞都被世界各地的報紙不停的放在頭版,雖然可以說這是官方的錯,但無奈卻也成了這個民族的註釋。

        
是的,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縱然他們也有著這樣那樣的詬病。而我們,縱然我們有了麗茲卡爾頓和半島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們的縣長太太也許比他們最大的官員還要富有,我們隨便一個大片的製作成本就夠他們拍二三十部電影,我們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永遠辦不起,但走在台灣的街頭,面對著那些計程車司機,快餐店老闆,路人們,我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他們都擁有過,我們所炫耀的他們的納稅人不會答應,我們所失去的他們都留下了,我們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讓人感到自豪的。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個民族的一切,別的國家不會因為你國的富豪瘋狂搶購了超級跑車和頂級遊艇而尊敬你的國民。坐在空客330的機艙裡,飛翔在兩萬英尺的​​高空,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既然我們共享著太平洋的風,就讓它吹過所有的一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2e5np.html
香港 急速的脹大 急速的消耗

任何事情都可商業化

商人只要有利可圖 不惜一切

甚至連教育 醫療 社會福利等 公共服務都被利益化

很可悲



常人總說 香港具競爭力 港人做事博到盡

縱然知識與科技 明顯的進步

人的思維卻依舊陝窄 甚至加劇惡化

為利益 控制不到原始的慾望

很多人無法回應 自我內心的索求

這是我看過 最可怕的場面

滿桌的佳餚美食 以妖媚精緻的外觀 引來世人目光

宴饗剛開始的十分鐘

人們如野獸般 把肉猛然撕開吞食 無盡的大吃大喝

一下子把肚子撐盡 享受果腹的滿足 企圖憑吞噬得知味道

宴饗剛開始的十分鐘 盡是人性的醜陋

好奇的問道 沒來的人怎樣了 不用等待嗎

桌上的人群 沒有任何回應 人們忙著把美食接二連三 放進口中吞嚥

反覆的問道 直至十分鐘後 才得到回應 其實他們老早聽到的

可惜自己不愔路徑 無法帶路 不然真想盡快讓他們 跟我們一起 享受眼前的佳餚

讓我害怕的 從不是 看見睜獰的食相

而是眼睜睜的目睹 人們對慾望的急切需求 遠遠大於 對道德的追求與維繫

食慾 無容致疑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一

然而 那只不過是食慾

就把人們自私自利的惡根性 活生生的呈現 更勿論貪婪 傲慢 暴怒 等別的罪

受過教育的 也無法不在慾望面前 赤裸自我 喪失理性

多原始 多低劣



這世代

太多寂寞而生的愛 太多自我自私的愛

相遇相知 變得罕有; 單純的愛慕 似乎早不存在

人們空洞的思想 欠缺沉澱與昇華 對生活毫無感受與反省

甚至無法解讀自己的情感 無法聽出自己的心理索求 (難分真與假膠)

怎能坦誠與別人相處?

即使瞭解自己 卻一直放縱情感 讓情感凌駕於行動上

無數鮮活的心臟被撕出 一下子的捏碎

在傷害與被傷害間 無意義游走

怎能愛?



對 心底盼望活於薘萊

小時候 聽中史課 說起共產主義

暗中讚佩 我也想活於那裡 如同天國

那裡 沒有階級的存在  人民共同努力進步

老師最後的總結 撤底打消了我的幻想

可惜 人們總是存有貪念

產物按需均分 根本滿足不到 分秒都在澎漲的慾望

人們往往 想要多 想要更多 想要最多

這世界現在已很美好 只不過 經驗告訴我們

曾經美好的人事物 往往也是由人們一手摧毀

特別是當中牽涉利益 甚至不惜以文化 歷史付出代價

又或許 我所渴望的純樸 從不存於世

受古詩歌謠 千年頌讚的風骨氣節 只屬FF



剛剛看書

慾望 其實也有其好處

就是為生命帶來推動力

要成功 就先要貪婪

壓制慾望 只是懶惰作祟

反該拚命想出 如何完成慾望 並以行動勇於實踐

one coin, two sides

我們還不過是人 七情六慾本屬平常

我主張的還是 平衡慾望

還有 在捍衛公義與道德的前提之下


彷彿在世上消失一般

沒有半點生活的行跡

至少你活得好好的

在哪裡 在我看見 看不見的哪裡

早沒所謂

 

人長大了

很多屬於從前的感覺 早已遺失

例如 怦然心動; 又例如 猛然心痛

從前 感覺如重擊

心瓣 被一片片的強行撕下

心房 抽搐扭曲的痛

根本不得不顧及 那明顯的痛感

只能躺在床上 壓止呼吸 輕輕的 不作一響的

假裝自己不再存在

一蹶不振 是多輕易的事

現在 經歷不再新鮮幼嫩 接受程度亦漸大

想一想 世界之大 自我之小

沒有事情 真正覺得意外

沒有事情 值得悲傷哀痛

可惜 同樣地

很難再有一件事情 使你真心歡喜若狂

沒有假裝的必要 只是觀察與敏銳 再不及從前

感覺來得淡然 滲進生活 而不自知

懷念從前 大情大性的自己

享受著生活帶給我的 每一種感覺




小鳥啊

如果有天 你不再追尋自由

如果有天 你想起我

請記起

我永遠在等待




我總在拼命生存著

身體上 心靈上
基本上 我是極度自私的

選擇了 孤僻的活下去


虛偽的我

可以假裝開懷 可以努力討好任何人

但  但我不是從前的我 我早早改變了

不想做出 任何瞞騙; 不想把人生 演戲般過活

與 馬壯 同病相憐

說大話 就是虛情假義; 說真話 就會傷害感情

我不會人情世顧

我只會傷害 完


有些人 拚了命

想要成為 與眾不同的一個

這是還年輕的想法

企圖叛逆大眾 找出自我定位

對大眾口味 通通吃不消

例如 以不聽流行音樂而自豪 發誓只聽indie band

又例如 把熱門電影彈得一文不值 在還未觀看前

獨特 並非刻意作異

並非標籤任何 眾人之選

具備獨立的思考 與客觀的批判

自自然然成就出 屬於你的獨特


每個人 總有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做不成 卻又裝不出


其實 沒有大不了 死不了

你 還是你

那個率性的你

那個敢對自己忠誠的你

薛凱琪 - 倒刺



如畫如詩 醉生無知  落線潑墨 任性飛濺

如花如煙 半生誰知  尚有缺憾 夢死過後 聽見


原諒了你  總可惜 聲線埋藏憾事 如伏線

如日記裏的一根倒刺 無從自拔 何自騙

原諒了你  誰在最尾 還是怪你


如假如真 語出無心  夢裏責罰 沒法安枕

拔起連根 痛不欲生  但卻慶倖換了美麗教訓

誰亦有過解不到的結 密佈懸疑如亂線

誰亦有過勾心的倒刺 無從自拔和自騙

誰亦跌過 誰亦痛過 誰沒試過


經過  做過  犯錯  醒覺  自我  道破  罪過  補過

讓我原諒了你

英雄叛國記 Coriolanus - 不存現世的悲劇英雄

Coriolanus. 英雄叛國記.

總結 人民是愚昧的 是善變的

 想起近來政局的動盪 人民力求以民為主

自由本屬人民 開放自由 只是回歸自然 理所當然

自由過後 民主的政府 是否就能 提高效率?

能否妥善解決 根深柢固的社會問題?

明顯 兩者並無直接關係

人民是 愚昧的 善變的 容易受到政客與傳媒等唆擺

反觀人民的素質 到底我們能夠獨立批判嗎?

我們是指整體的人民 包括任何年齡 行業的人民

說到底 只是一場 放在桌面的利益博奕

甚至淪為一場 嘩眾取寵的口技表演

更有政客 只搞個人崇拜

Martius這種以實幹實戰而自豪的

悲劇英雄 豈可存於現世

浮城 - 自我身份的認同


"浮城" 很好

故事很好 關於身份的認同

在殖民歷史下 香港人具有多重身份 定位矇糊

我們是香港人 英國人 還是中國人?

片中呈現出 本地人與英國人的立場百態

有人對宗主的制度強烈反抗

有人會跟隨制度 在駐港英式公司一步一步努力耕耘 如主角布華泉

最後 成為第一位華人大班 擠身上流社會

但他對自我身份的懷疑 從未歇止

從小的長相 不像純種中國人

他總問自己 我是誰?

是布華泉 是番仔 是鸚鵡魚 還是半生熟?

即使 否定自己 疏離親人 強行放棄回憶

即使 跟隨英人制度 得到上司為他安排 真正的英藉

卻仍未得到 自我歸屬與認同感

這 跟港人對身份的定位 的主題

互相呼應 讓主題更強烈更深刻

再看城邦 同樣地

疏離或扭曲 民族與文化的根 一直存在著

肯定和回歸原生家庭 生命才得到依靠

布華泉 自以為是海上的孤舟 找不到靠岸的海港

然而 大海是人的母親 大海把萬千孤舟一擁入懷

離開她 人海浮沉; 回歸她 水乳交融

布華泉 早已回家去

臉上的粗紋 見證他的自我感悟 可是飽經歲月磨練

活在這城邦的我們 都活得愛得太輕浮了

Jing Wong - You Are In Everything I Do

今天 在森林間 看見一個人

他是大自然的精靈

帶著無重的身軀 靈巧的跳往樹頂

坐在樹枝上 彈奏起結他

隨樂聲的盪漾 他溫柔的輕唱心聲

他看不見我 可是聽得陶醉

我卻看得見 閃亮的他

時而 他是被夕陽燒燙的晚霞 永久熱情

時而 他是汪洋大海中的小舟 享受寂靜

每一次的停頓 每一下的輕嘆

我聽得出 唯美的歌聲 透出淡淡的孤寂

他叫 黃靖

某種感覺 漫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