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安迪華荷 - 十五分鐘的永恆


我不會藝術 也不會繪畫 雕塑 建築

只是對任何的美麗 有著不現實的眷戀

明知懂得不多 如常的加入導賞團 知道更多有趣的

在入口處 展示著安迪的語錄

Pop Art is for Everyone.

震撼的一句 如鼓勵遊人 欣賞普普藝術

在概有的概念中 藝術創作簡單傾向 傳統的唯美 或現代的抽象

普普藝術 則以表現通俗文化為主

確為大眾而設 不難理解


前衛創新的追星族

安迪華荷 是美國當代藝術的傳奇人物

曾患憂鬱 崇拜明星長大後熱愛社交

創作形式和主題新穎 充滿個人風格

混合的創作媒介 多種媒體的使用

包括印刷 繪畫 照片 音樂 電影 電視 雜誌

可見他對藝術創作 有著前衛的預見力

當中為電影明星 音樂家 名流 來繪製肖像

成為他事業重大的部分 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大量複製的肖像 將明星概念化及商品化

令大眾對畫中人更深刻更出名


大量生產的藝術

起初 以墨跡畫法繪製

即把繪圖以過量的墨勾畫線條 再覆印於另一頁面

一直研究把自己的創作標誌化 減用手繪

大多以絲網版畫及拼貼 來進行創作

即把相片印在帆布上 再將顏料直接塗上

成為他獨有的創作手法

來到後期 則以幻燈片投出影像 有助覆畫

將攝影與繪畫結合 為藝術的形式 作出嶄新的邁步


60年代 大量生產(mass production)興起

傳統派系批評 安迪的創作 是對商業主義的獻媚 對消費主義的擁護

有些評家則認為 其作品實為反諷大量生產

粗糙的印刷與重複的內容 表現出對時代冷漠 空虛 與個性的失去


而事實上 我較為傾向 安迪為大量生產所著迷

導賞員引述安迪書中的話語

大量生產 充分表現出工業時代的平等與民主

在美國 富裕的人與貧窮的人 也在享受相同的商品

例如 可樂 金寶湯 各式各樣的罐頭

可樂就是可樂 即使你受上更大的金錢 也沒有味道不同的可樂

重複性 是工業生產的特質 也是工業生產的美麗

安迪的主題大多圍繞大眾看得見的標籤 人物 圖案


60至80年代 傳統派別依然刻意劃分 藝術與商業

近代 世界越來越清晰的見證 商業藝術的重要

安迪的普普藝術 為這個轉變帶來重大的啟示


安迪語錄

I don't see anything wrong with being alone, it feels great to me.

During the 60s, I think, people forgot what emotions were supposed to be. And I don't think they've ever remembered.

because I usually accept people on the basis of their self-images,
because their self-images have more to do with the way they think than their objective-images do.

I've never met a person I couldn't call a beauty.

I think everybody should like everybody.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恆
專題展覽廳及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 (二樓)
至 2013.3.31


安迪.華荷(1928 – 1987)對當代生活和藝術文化富有敏銳觸覺,使他由一位廣告插畫師,晉身成為20世紀美國普普藝術運動中最矚目的藝術家。「安迪.華荷︰十五分鐘的永 恆」是本地歷來最大型的安迪.華荷作品巡迴展,展出超過468件來自美國匹茲堡安迪.華荷美術館的藏品。

是次展覽將展出多幀繪畫、手稿、攝影、絲網印刷作品,展品涵蓋安迪.華荷自1950至80年代的精彩創作和較少曝光的原稿和素描,並同場展出大量由安迪.華荷的藝術家朋友或記者拍攝的珍貴照片,讓觀眾可以一窺這位叱吒一時的藝術家多姿多采的社交生活和鋒芒畢露的一生。

展品亦包括安迪.華荷親自蒐集而成的「時間囊」,當中珍藏了藝術家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的用品、旅行紀念品、信函、生意紀錄、報刊和照片等。展覽特別為香港觀眾公開展示「時間囊-23」的部份內容,包括安迪.華荷於1982年到香港旅遊時收集的各種物品。
配合展覽,本館將會放映安迪.華荷的電影和錄像作品,讓參觀者全面認識他的藝術成就。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tc/exhibitions/exhibitions01_oct12_0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